【文化评析】乡村博物馆如何拥抱“文创热”

新闻焦点 2025-09-15 00:33:34 75814

  【文化评析】

  作者:史梦茹(陕西省榆林市委党校讲师)

  浙江余杭溪口村玩竹博物馆文创成为当地竹制品产业的文创热展示窗口;四川隆昌隆窑遗产博物馆文创带动村庄新增就业岗位数百个;北京启动乡村好物文创大赛,鼓励以村居、文化农具、评析天之戮民网民俗为素材设计文创产品……当前,乡村“文创热”的博物浪潮已从城市席卷至乡村,承载着乡土记忆的馆何老手艺、老物件纷纷“变身”为博物馆文创,拥抱乡土文化与乡村文化产业焕发新生机。文创热

  乡村博物馆文创产品并非简单的文化复制再现,而是评析以馆藏内容为基础,将地域独有的乡村生活智慧、精神特质与情感记忆转化为可触摸、博物可使用、馆何天之戮民网可传播的拥抱载体。这些文创产品根植于乡村的文创热文化沃土,突破物理界限,使得乡土文化在更丰富的场景中辐射浸润,也为乡村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文创消费不仅为乡村博物馆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为乡土文化及乡村精神的价值传播开辟了新途径。

  近年来,乡村博物馆文创发展势头不错,不过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部分开发主体对乡土文化理解不深,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地域特色;一些场馆的文创开发严重依赖政府补贴或外部项目资金,“重输血轻造血”现象较为普遍。此外,人才短缺、产业融合不畅,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乡村博物馆文创发展。如何让乡村博物馆文创既“出圈”又“出彩”,成为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乡土文化是乡村博物馆的底气与灵魂,文创产品则是彰显这份魅力的重要载体。因此,文创设计开发首要的就是“唤醒”乡土文化基因,从中汲取养分,让这些文化元素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在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的碰撞中,创造新表达、发掘新价值,实现文化资源的再生再造。比如,陕西关中地区的乡村博物馆将剪纸、皮影等非遗元素融入文创产品,依托电商平台销往全国乃至海外,让乡土文化及其承载的精神价值借此突破地域的局限,被更多人感知、认同与珍视。

  不过,乡村博物馆衍生文创并不局限于简单的纪念品开发。可以文创为切入点,将乡村博物馆与乡村旅游线路串联,与农事体验、节庆活动结合,形成“文化参观—文创消费—乡村漫游”的产业链,为乡土文化资源的激活和转化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做好乡村博物馆文创产业,关键在于树立经营与开发意识,将文创开发作为连接文化与市场的纽带。乡村博物馆的文创开发,本质上是对乡村文化现代性转化的探索。这要求运营者既懂文化创新表达与转化,又深谙市场运作规律。在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前期,应重视并做好产品开发、收益分配、成效评估等方面的制度设计与规划;在销售环节,创新文化传播与产品营销,注重线下线上相结合,将农事体验、文创产品销售与文化传播有机融合,提升文创产品的附加值。比如,浙江杭州余杭区有村镇创新“文创开发+电商直播”融合模式,极大释放了乡村博物馆的产业活力。当地的传梭博物馆深耕非遗传承,研发的“加油鸭”布艺玩偶、“无废龙”编织挂饰等手作产品,不仅成为网红爆款,更带动村民增收。当每一座乡村博物馆都能成为文化传承的阵地、产业创新的平台,乡村文化生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文化振兴也将获得更加深厚而持久的动能。

  发展文创产业,离不开专业化人才矩阵的支撑,需要文化研究者、产品经理、新媒体运营等多领域人才协同发力。或可构建“引进+培育”双轨并行的人才体系。一方面,可通过场地减免、创业补贴等政策优惠吸引外部专业力量,引导文创设计师、电商运营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同时建立“候鸟型”智库,邀请更多专家以线上指导、短期驻点等柔性流动方式,为产业发展注入前沿创意与市场经验。另一方面,重视培育“土专家”,引导并帮助更多年轻人传承好传统技艺,掌握现代设计与营销等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只有这些专业化人才更好适配现代设计、市场营销、新媒体传播等需求,才能真正打通文创产业的完整链条。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4日 02版)

[ 责编:邢彬 ]
本文地址:http://deyang.mk588.com/html/641b67498684.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千岛群岛附近海域发生7.0级地震

【世界说】美企业主赞叹中国产业链优势:制造业已深深融入中国的DNA

越来越多境外游客选择小众旅游地深度探索中国

漫评美芯片新规:“使绊子”

人民网评:夏粮稳产筑牢大国粮仓根基

友情链接